2019年11月10日 牧者感言

『天堂』 吳金煌牧師

我們思想主的再來,就很自然想起「天堂」和「永生」。雖然,「永生」字面的意思是指永遠的生命,而在聖經的含意卻是可以上天堂的永恆生命。與死後永遠在地獄不一樣。

然而,「天堂」是在哪裡呢?而「天堂」是如何的呢?真是有「天堂」嗎?

第一,在現今的世代談論「天堂」的時候,我們很快聯想到『線上遊戲』的名稱,也可能是一種產品的名稱,或是一間餐廳的名稱等。

不過,我們所談論的「天堂」是指到人離開世界後的世界,分別有「天堂」和「地獄」的兩個地方。而人可以去「天堂」只有一個原因,也是唯一的,就是接受主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人,因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贖而可以進天堂。反之,人因自己的罪而受審進地獄。兩者都是永恆的,就是永遠在天堂,或是永遠在地獄。

第二,我們嘗試透過哥林多後書12章2節,保羅所提到所經驗的「三層天」來了解「天堂」。

在此節經文沒有具體表達「天堂」是什麼樣的,卻是表達一種超越我們人類所能理解的地方。就是 神的地方,也可能是哥林多後書12章4節所指的「樂園」。似乎保羅所指是超越了肉體、精神、靈魂的三個範疇,而是與 神同在。

第三,我們嘗試透過啟示錄21章或許可以窺探「天堂」一二。

「天堂」是一個新天新地(1節)、 神與人同住(3節)、沒有死亡、悲哀、哭號、疼痛(4節)、充滿 神的榮耀(11節)等。而「天堂」是是以黃金街碧玉城來形容,就是 神的榮耀所充滿的地方,也是華麗和豐足的地方。

第四,我們嘗試透過耶穌所說的內容來確定「天堂」的存在。就是約翰福音14章2節:「在我父的家裏,有許多住處;若是沒有,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。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」。

「天堂」是 神所在的地方,而耶穌基督的救恩是前往「天堂」唯一的道路,就是為了相信耶穌基督所預備的。

最後,我們透過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-11節鼓勵靠著耶穌基督在世成為光明之子來等候「天堂」的來臨。

「弟兄們,論到時候、日期,不用寫信給你們;因為你們自己明明曉得,主的日子來到,好像夜間的賊一樣。人正說『平安穩妥』的時候,災禍忽然臨到他們,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。他們絕不能逃脫。弟兄們,你們卻不在黑暗裏,叫那日子臨到你們像賊一樣。你們都是光明之子,都是白晝之子。我們不是屬黑夜的,也不是屬幽暗的。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,總要儆醒謹守。因為睡了的人是在夜間睡,醉了的人是在夜間醉。但我們既然屬乎白晝,就應當謹守,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,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。因為神不是預定我們受刑,乃是預定我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。祂替我們死,叫我們無論醒著、睡著,都與祂同活。所以,你們該彼此勸慰,互相建立,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。」

↑往上

 

2019年11月03日 牧者感言

『可以拿走什麼』 郭麗思傳道

我現正在美國述職,前往各教會匯報及分享我於過去兩年在澳門的宣教事奉。

在我今次的述職,首次經驗到我前所未曾經歷過的事情,即使我當年在美國生活的日子,也沒有經歷過的,這經歷就是我於上星期前往一個朋友家中居住的時候,我從手機收到一個由當地消房處發出的緊急警報,呼籲一些區域的居民需要立刻撤離住所,因為預計山火將會蔓延至他們的區域。當時我不太清楚朋友的家是否位於那些區域,心裏確實有一點緊張的,因為我的朋友已經外出,只有我一人在屋內。後來我向朋友了解,得知那些區域距離她的家尚有至少四佰公里,我的心才能平定下來!我便想起使徒保羅所說:「人正說『平安穩妥』的時候,災禍忽然臨到他們,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,他們絕不能逃脫。」(帖撒羅尼迦前書 ‭5:3‭)原來威脅我們平安穩妥的生活的災難是可以真的這麼突然而來的!

既然山火距離我所在的位置仍很遠,我便安然入睡,即使當晚手機不定時便發出警報,我都不太理會了。早上起床,作好一切準備,等候一位姊妹前來接載我前往一間教會分享。那位姊妹到達後,看到我拿著行李在等待她,她上前給我熱情的擁抱後,便說:「我的車廂太多物品,讓我幫你拿行李,放好吧!」在車上的時候,我便關心問候她及她的教會。當我問及她的教會有沒有肢體受這次山火影響,她便回答:「我所知的,只有我一人!我車廂塞滿的東西就是我昨晚撤離住所時,拿走的東西!」她跟著分享:「我很感謝主,祂幫助我在徬徨的情況下,來收拾家中的物品,盡快撤離時,能反省到,究竟有什麼能帶走?而我生命中究竟視什麼為最重要?還有究竟什麼才有永恆的價值呢?」

我想雖然我們不是那姊妹因為山火蔓延而需要撤離住所,但是總有一天,我們要離開地上的帳棚,我們豈不都是不能帶什麼嗎?

最後,那位姊妹感慨地説了一句:「我還為著什麼而執著,不放手呢?」弟兄姊妹,真的,我們能夠拿走什麼呢?惟獨我們得著主耶穌,才是我們最佳的保障!因為主耶穌曾説:「天地要廢去,我的話卻不能廢去。」(馬太福音24:35)而使徒彼得這樣説:「在那日,天被火燒就銷化了,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鎔化。但我們照他的應許,盼望新天新地,有義居在其中。」(彼得後書‬ ‭3:12-13‬ ‭)

↑往上

 

2019年10月27日 牧者感言

『認識陶恕的屬靈旅程』 張恩真傳道

今年教會的年度主題『靈命進深 普世差傳』,這是宣道會的兩個屬靈傳統。藉由《宣道會屬靈傳統》一書(1)幫助我們對宣道會的四重福音及兩位重要人物-創辦人宣信博士(A.B. Simpson)以及影響宣道會屬靈傳統至深的神學家陶恕博士(A.W. Tozer)有更多的認識。在此摘錄部分內容並分享閱讀的一些心得彼此勉勵。

本書第四部分「陶恕的屬靈旅程」簡述陶恕博士的成長背景、信仰歷程,以及家庭生活和教會事奉的點滴。容我引用陶恕博士所著的《被分割的基督》一書(2)對作者的介紹來簡述陶恕的生平 - 陶恕(A.W. Tozer)1897年出生於美國賓夕尼亞州,1963年逝世,享年66歲。他在芝加哥南方宣道會牧會超過三十年,是宣道會的重要領袖,地位僅次於宣信。雖然他的教育水平只有小學程度,但十七歲決志信主後,上帝賜他過人的智慧,他變得好學不倦、博覽群書,以至獲惠敦學院與侯頓學院授予榮譽博士學位。陶恕篤信聖經權威,確認耶穌基督的福音的必須性與不可妥協性,因此他的文章和講道皆言詞直率,觀點清晰,又勇於指出教會和社會的負面現象,發人深省。陶恕被譽為「二十世紀的先知」、「牧師的牧師」,他的信息歷久不衰。

從陶恕博士的屬靈旅程中有二件事值得我們思想和學習。

一、初信者的孤獨之旅。陶恕並非在基督化家庭長大,因他的父母不算是基督徒。他是在1915年某天下班返家途中,聽到一位街頭佈道者說:「凡勞苦擔重擔……」心中深受感動,幾天後他聽從佈道者的指示,在自己的家中向上帝認罪悔改,並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給主。他因為家中沒有基督徒,加上性情內向,孤獨,沒有向家人清楚表達信主經過,因此決志信主之後的一年中,屬靈生命並沒有任何進展。後來,他領悟到信仰不應該是個人的事,他要尋找主內的團契。在十八歲那年找到附近一間教會,他獨自去教會、在家中自己謝飯祈禱和讀《聖經》,他感到極其孤單(96-97頁)。陶恕的初信經歷讓我想到沒人照顧的「屬靈孤兒」。他透過街頭佈道者傳福音而決志信主,但可惜缺乏「屬靈家人」的同行關顧,而成為孤獨的天路客。當我們努力傳福音領人歸主時,求主幫助我們同時也懂得為初信者找到一個屬靈群體,並且盡可能陪伴他(她)一同成長。

二、追求真理靈命進深。陶恕由教會朋友的介紹到了宣道會並遇到屬靈導師吉魯牧師。吉魯牧師教導他如何讀聖經,如何應用經文宣講及教導,並提醒他要培養禱告生活。當陶恕第一次學習到四重福音時,福音的核心滿足他對真理的追求,以基督為中心的神學成為他一生宣講的中心。1920年8月陶恕被按立為宣道會的牧師。教會牧養方面他很少舉辦佈道大會,他的目的是用主的話栽培信徒,讓他們有更深的屬靈生命。他看重信徒的本質多於會友的數目,於是他決心預備最好的講章每主日餵養他們。他為了使教導更豐富,所以經常逛書店,有系統地閱讀神學書籍。他雖然沒有接受神學院訓練,不懂希臘文、希伯來文,為了更準確了解經文,他搜羅四十種英語《聖經》譯本作為參考。陶恕自認是宣信的跟隨者,但他更重視信徒進深的靈命。只有成熟的基督徒,才能完成本地福音及海外差傳的使命(98,101-102頁)。陶恕認真追求靈命進深的態度的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。他雖學歷低微卻沒有妄自菲薄,而是謙卑學習倚靠主,對上帝完全的委身,熱愛基督,善用上帝所賜的講道及寫作恩賜,選擇默默耕耘事奉主。但願陶恕博士敬虔愛主的美好見證繼續激勵我們!

(1)楊慶球 《宣道會屬靈傳統》(基督教加拿大華人宣道會聯會,2017)

(2)陶恕 著。邵尹妙珍 譯。《被分割的基督》。(香港:宣道出版社,2012)

↑往上

最前一頁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最後一頁

 

 


基督教宣道會澳門聯會 | 宣道中心 | 新橋堂 | 台山堂 | 感恩堂 | 氹仔堂 | 台山學生服務中心 | 澳宣培訓中心 | 宣信教育中心

最新消息 | 代禱事項 | 牧者感言| 聯絡我們